期刊简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出版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整形外科、烧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学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件,报道整形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对整形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整形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技术改进、综述、讲座、警钟等。本刊被多家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医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5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53/R
邮发代号: 18-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分体式内镜辅助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隆乳术
目的评价分体式内镜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隆乳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探索提高腋窝入路内镜操作效率和手术效果的内镜操作技术,以及内镜下形成双平面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与传统内镜辅助腋窝入路双平面隆乳术不同的新技术方法:①高位双平面技术,离断胸大肌的位置在原乳房下皱襞上方1.5cm,使双平面形成后乳房假体下极处于远侧胸大肌的深面,用拉钩将胸大肌近侧断端外侧端分离至乳头水平,形成高位双平面.②分体式内......
作者:栾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付苏;王凌宇;吉恺;孙晶晶;陈琳 刊期: 2017- 05
-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联合腓骨(皮)瓣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联合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腿复合组织缺损共12例,采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联合腓骨(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cm×12cm~12cm×20cm,骨缺损长度4~10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14cm×8cm~23cm×13cm,腓骨段切取长度7~13cm,腓骨(皮)瓣面......
作者:徐柯烽;高顺红;于志亮;张文龙;胡宏宇;张云鹏;张净宇;王建 刊期: 2017- 05
-
微等离子束技术治疗各类稳定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技术治疗各类稳定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瘢痕患者,分为烧伤瘢痕组28例、外伤瘢痕组15例、痤疮瘢痕组10例及血管瘤瘢痕组10例,采用微等离子束进行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组瘢痕评分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痤疮瘢痕组、烧伤瘢痕组评分下降率较外伤瘢痕组、血管瘤瘢痕组更为明显,差......
作者:王妍;李永林;何素霞;毋磊 刊期: 2017- 05
-
重睑术后瘢痕导致外形不佳的手术修复
目的探讨重睑术后瘢痕所致外形不佳的修复方法.方法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根据原瘢痕的位置、宽度及皮肤松弛度设计新切口.彻底松解瘢痕粘连,将下缘靠近切口的眼轮匝肌与睑板前组织在新设计的重睑线位置缝合固定,以确定重睑形态,间断缝合睑板前全层组织以修复凹陷瘢痕,后连续锁边严密对合皮肤.结果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修复重睑术后瘢痕患者583例,随访3个月到1年,549例闭眼时完全不可见瘢痕折皱线;19......
作者:王振军;刘柳;王恒 刊期: 2017- 05
-
吲哚菁绿SPY成像技术在皮瓣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SPY成像技术评估术中移植皮瓣血供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连续收治的35例患者,术中应用吲哚菁绿SPY成像技术评估45个皮瓣血运,其中44个带蒂皮瓣,1个游离皮瓣,切取皮瓣大小2.0cm×1.5cm~34.0cm×17.0cm,在皮瓣掀起后、转移或移植至受区后进行2次SPY检查,记录并统计分析SPY显示皮瓣灌注情况和皮瓣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PY显示皮瓣......
作者:薛兵建;刘元波;臧梦青;朱珊;陈博;李杉珊;孙蕊 刊期: 2017- 05
-
CT血管造影辅助下先天性并指术前血管评估
目的应用CT血管造影技术观察不同分型的先天性并指畸形指掌侧固有动脉走行规律,并分析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67例,包括单纯型、复合型和综合征型,综合征型主要是Poland综合征的短指并指畸形.男43例,女24例,平均年龄2岁3个月.术前对手部行低辐射剂量CT血管造影扫描,以迭代重建算法得到图像并行三维重建,分析不同分型并指血管走行规律.结果单纯型......
作者:王伊宁;孙记航;齐鸿燕 刊期: 2017- 05
-
儿童肋软骨MSCT扫描后三种三维成像技术的比较
目的应用64排MSCT的MIP、VIP和VRT3种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儿童肋软骨显示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探讨儿童肋软骨MSCT理想的三维成像方法.方法选取拟接受外耳再造术的患者46例,年龄6~9岁.采用64排MSCT行全胸廓扫描后,应用MIP、VIP和VRT方法进行三维重建,后由2名诊断医师比较VRT、MIP和VIP的显示状况.结果在显示儿童肋软骨三维影像方面VIP和VRT均优于MIP,VRT和VI......
作者:刘雳;李博;辛刚;陈威威;曹捷 刊期: 2017- 05
-
涡轮增压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的应用
目前股前外侧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大面积依赖于穿支的数量和位置,大量的文献报道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的大面积可达38cm×24cm,但在只有1条穿支的情况下,股前外侧皮瓣能切取的大面积尚不明确[1-4],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们共完成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180例,其中20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第1条皮支血管相对细小,只保留1条皮支血管对皮瓣血供是不可靠的,我们将皮瓣的非起自旋股......
作者:崔宜栋;许庆家;李筠;刘奔;王俊涛;张虹;王刚;朱磊 刊期: 2017- 05
-
改良重睑术在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应用
面部老化的早表现为眼睑皮肤松弛,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呈网状松弛,弹性下降,且眼轮匝肌、眶隔、眶隔脂肪等松弛、突出,外观呈“三角眼”.重睑术是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常见手术之一,但对于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下垂的患者,常规重睑术难于精确去除松弛的皮肤,且术后恢复慢、上睑臃肿,形成的重睑线不平滑,形态不自然[1].......
作者:燕静杰;王剑;梁红伟;张瑱;王丹 刊期: 2017- 05
-
游离前臂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
外伤导致手指复杂性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常见,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能将手指的软组织缺损一并覆盖,但带蒂术式可导致患肢肩肘关节僵硬,且需行二期断蒂、分指等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游离皮瓣技术可通过并指后将多范围创面转为单一创面进行覆盖,但同样需要二期行分指手术.近年来,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1-3],我们对骨间后动脉近、远端穿支血管的解剖进行了深入研究[引,2011年8月至2015年2月......
作者:蔡晓明;王欣;张健;陈宏;章伟文 刊期: 2017- 05
动态资讯
- 1 早期腭裂修复术后瘘的发生率研究
- 2 肿胀法行体外、内超声及单纯负压吸脂减肥术的比较
- 3 乳房再造与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4 同种异体全颜面复合组织移植进展
- 5 股外侧肌疝一例
- 6 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
- 7 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生骨骨密度与强度的影响
- 8 广泛皮下及SMAS剥离悬吊除皱术后皮肤变化的临床研究
- 9 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 10 完全性双侧唇裂鼻唇畸形的早期同期修复
- 11 指背筋膜蒂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 12 单侧齿槽嵴裂骨缺损体积测定的研究
- 13 面部轮廓改型研究进展
- 14 计算机辅助三维映射建模技术修复单侧颅骨缺损
- 15 足拇趾腓侧侧方皮瓣修复第2趾甲背皮瓣供区创面
- 16 残指背侧筋膜皮瓣联合甲床移植修复指残端缺损
- 17 耳后旋转皮瓣延续薄层刃厚头皮片联合Z成形术矫治隐耳畸形
- 18 扩张法即刻修复Medpor外耳再造术后假体外露
- 19 射频技术在除皱中的应用
- 20 耳后乳突部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额部电烧伤并一期眉毛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