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出版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整形外科、烧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学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件,报道整形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对整形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整形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技术改进、综述、讲座、警钟等。本刊被多家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医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5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53/R
邮发代号: 18-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穿支皮瓣在头颈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修复重建外科的发展对头颈部修复重建手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理想的手术效果既要达到功能上的恢复,又不影响外表的美观和三维结构的完整,穿支皮瓣由此应运而生[1].......
作者:梁奕敏;李青峰 刊期: 2008- 05
-
以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带内支撑的组织工程化软骨
目的探讨构建特定形态带内支撑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医用假体的可能性.方法以直径3mm、长5mm的圆柱状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外裹厚1mm的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将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按10×107/ml的细胞浓度均匀接种于支架,常规培养液培养5d后,用含诱导因子的培养液立体诱导4周,同时以相同浓度的软骨细胞和BMSCs分别接种,常规......
作者:朱鴷;江华;周广东;吴玉家;罗旭松 刊期: 2008- 05
-
高成脂脂肪干细胞系的分子克隆筛选
目的探讨并筛选具备高成脂能力的脂肪干细胞系表面标志、可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以提高组织工程化脂肪的构建效率.方法胶原酶消化人脂肪组织,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扩增后成脂诱导,收集诱导成熟的脂肪细胞,天花板贴壁培养得到去分化脂肪细胞.比较去分化脂肪细胞与人脂肪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成脂分化能力及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去分化脂肪细胞与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和增殖能力相似;去分化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高于脂......
作者:王宇燕;高建华;姜平;鲁峰;廖云君 刊期: 2008- 05
-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支架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行性,为临床修复软组织缺损寻找一种新方法.方法以酶消化法从人脂肪抽吸术抽吸物脂质部分获取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并行Dil体外荧光标记,以Ⅰ型胶原支架为载体材料,将细胞成脂诱导后,以1×107/ml细胞密度与支架复合后接种于裸鼠左侧背部皮下,未诱导组不对细胞进行任何诱导,以相同方式接种于裸鼠右侧背部皮下,空白对照组将Ⅰ型胶原空白支架接种于裸鼠颈部正中皮下,每......
作者:张云松;高建华;鲁峰;朱茗;廖云君;李华 刊期: 2008- 05
-
电穿孔介导质粒基因在皮肤和线性伤口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在线性伤口中进行电穿孔基因转染的可行性.方法于12只Sprague-Dawley大鼠背部皮肤内注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1μg/μl)后,在注射局部进行电穿孔(800V/cm,6个方波,每个持续20ms,间隔为200ms).电穿孔后24h在电穿孔部位做线性切口,于第2、4、6、14天收集标本.观察EGFP表达并计算其真皮内积分光密度(IOD).然后进行HE染色.结果电穿孔使E......
作者:高振;宋楠;武晓莉;曾谊林;刘伟 刊期: 2008- 05
-
β-内啡肽与μ-阿片受体在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与生物学意义
目的观察β-内啡肽和μ-阿片受体(MOR)在人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取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和10例痛痒症状明显的增殖期增生性瘢痕患者病变处皮肤与非病变处正常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所取标本进行β-内啡肽和MOR荧光染色,并应用RT-PCR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MO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所有被检测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真表皮内均发现β-内啡肽和MOR的阳性表达.其中正常人皮肤......
作者:程飚;刘宏伟;李勤;付小兵;盛志勇;曹荣 刊期: 2008- 05
-
微纤维蛋白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微纤维蛋白1(FBN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TGF-β1的相关性,探讨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分子机理.方法用RT-PCR法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三种组织中FBNI和TGF-β1mRNA的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FBN1蛋白在人类皮肤组织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研究.结果FBN1mRNA在瘢痕疙瘩(0.802±0.116)高于正常皮肤(0.252±......
作者:聂芳菲;王齐;秦泽莲 刊期: 2008- 05
-
Genistei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表达及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目的观察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CF-β1的表达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Genistein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Genistein(25、50、100μmol/L)处理,RT-PCR法检测药物作用48h后细胞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激光......
作者:曹川;李世荣;戴霞;冯智;夏珊;陈艳清;姚恒 刊期: 2008- 05
-
病理性瘢痕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目前认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手术、感染、异物、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生与发展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所致,病理本质是真皮在修复过程中过度的纤维化.......
作者:李世荣 刊期: 2008- 05
-
中美整形外科临床教育的差异与思考
1美国的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学制:哈佛医学院整形外科的住院医师前2年在普外科,后3年在整形外科,也就是2+3,后1年做住院总医师,哈佛医学院的各附属医院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其住院医师在4~5家附属医院之间轮转,而不只在1家医院,住院总医师也在两家或以上医院轮转,由于住院总医师人数往往多于医院数目,所以经常会有1~2个住院总医师无医院可安排,此时学校就给他们1个月左右的electivetime,可以自由支......
作者:范巨峰 刊期: 2008- 05
动态资讯
- 1 自体口腔黏膜移植再造兔尿道的组织学观察
- 2 扩张预制超薄穿支皮瓣在面颈部瘢痕修复中的研究及应用
- 3 左旋精氨酸对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的影响
- 4 单侧唇裂二期人中整形术
- 5 乳头基底筋膜脂肪腺体瓣矫正乳头凹陷
- 6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置入疗效分析
- 7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直接订阅优惠办法
- 8 眼眶内充填膨体聚四氟乙烯在上睑凹陷治疗中的应用
- 9 扩张的交腿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 10 激光美容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 11 扇形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三例
- 12 双侧先天性鼻眶裂修复一例
- 13 瘢痕过度增生的自由基发生机理
- 14 有腋蹼畸形的Poland’s综合征一例
- 15 34例下肢法瓦病临床分析
- 16 骨间掌侧动脉腕背穿支前臂背侧岛状皮瓣成功修复双拇指左示指毁损一例
- 17 应用整形外科原则矫治隐匿性阴茎
- 18 介绍一种微创无菌快速获取可移植脂肪颗粒装置
- 19 前列腺素E2对自体全厚皮片内黑色素细胞增殖规律的影响
- 20 颞浅动脉及其吻合支为蒂的头皮瓣在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