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出版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整形外科、烧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学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件,报道整形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对整形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整形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技术改进、综述、讲座、警钟等。本刊被多家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医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5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53/R
邮发代号: 18-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下鼻甲黏骨膜瓣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裂隙宽大的腭裂修复术中闭合软硬腭交界处裂隙的鼻侧面,确保缝合伤口一期愈合的方法.方法设计蒂在后的下鼻甲黏骨膜瓣,并将该瓣转移至裂隙软硬腭交界处的鼻侧面,有效地减少局部组织缝合张力、闭合裂隙.结果用本法治疗21例患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腭瘘发生,软硬腭交界处无明显的瘢痕形成.结论应用下鼻甲黏骨膜瓣修复软硬腭交界处裂隙的鼻侧面,减少宽大腭裂的组织缝合张力,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靖永军;黄金井;赵敏;庄洪兴;熊斌 刊期: 2006- 01
-
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的治疗进展
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compositetissueallotransplantation,CTA)给重建外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期望,目前手、喉膝关节等器官或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周围组织缺损临床应用中显示很大的潜能.但是复合组织移植不同于内脏器官移植,它由各种抗原性不同的组织组成,其中以皮肤和肌肉的抗原性强,容易发生排斥反应;移植后长期应用大量......
作者:张旭东;郭树忠;韩岩 刊期: 2006- 01
-
VEGF和FGF-2在血管生成中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血管中分生出新的血管,多种因子促进了血管形成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growthfactor-2,FGF-2)是强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生成反应中VEGF和FGF-2的协同作用得到广泛研究,并且可作为促血管生长的药物模型.......
作者:朱华锋;汪春兰;赵宇 刊期: 2006- 01
-
带皮穿支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相结合的皮瓣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深部知名血管发出的皮肤穿支为皮瓣转轴点,切取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或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已应用43例,其中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3例,面积30cm×12cm~16cm×8cm;胫后血管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9例,面积17cm×9cm~5cm×4cm;以骨间前血管腕背穿支前臂背侧......
作者:柴益民;林崇正;邱勋永;陈汉东;王快胜;陈彦堃 刊期: 2006- 01
-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早期微血管构筑变化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探讨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早期微血管构筑变化的特点以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应用生物体视学技术测量带浅静脉干皮瓣微血管体积密度,结合组织学观察,与不带静脉干皮瓣作对照比较.结果带浅静脉干皮瓣组微血管密度整体水平高于不带静脉干皮瓣组(P<0.05).结论浅静脉干的存在有利于皮瓣的血管化进程,保留浅静脉干对皮瓣成活有利.......
作者:卢仕良;熊明根;柳大烈;申洪 刊期: 2006- 01
-
硫酸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外源性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非-IR组、IR组和补锌-IR组.在大鼠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模型上,分别测定皮瓣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免疫组化切片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并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应用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仇树林;谢祥;徐金秀;胡国栋 刊期: 2006- 01
-
游离复合皮瓣一期修复腕晚期电烧伤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复合皮瓣移植,在一次手术中完成多种组织缺损的修复,以提高晚期腕电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设计以胫后动、静脉为滋养血管的皮瓣,保留其到跖肌腱的筋膜分支切取跖肌腱;通过小腿筋膜携带腓肠神经,从而达到带血供移植肌腱、神经、筋膜和皮肤的目的.同时,从足背切取趾长伸肌腱,将3~4条肌腱分别植入皮瓣深筋膜浅面,将复合皮瓣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到受区,用以一期修复受区的肌腱、神经、血管的长段缺损.术后......
作者:顾斌;姜浩;李青峰 刊期: 2006- 01
-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挛缩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整合素在瘢痕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例增生性瘢痕标本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整合素和黏着斑激酶(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中α-SMA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整合素和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成纤维细胞α-SMA的基因拷贝数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整合素及FAK通过促进α-SMA的合成引起瘢痕的挛缩,在瘢痕挛缩过......
作者:何征宇;侯晓宾;范志宏 刊期: 2006- 01
-
低浓度5-氟尿嘧啶抑制血管增生在瘢痕疙瘩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目的探讨低浓度5-氟尿嘧啶(5-FU)抑制血管增生在瘢痕疙瘩临床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5名瘢痕疙瘩患者,共51个瘢痕疙瘩.平均病史9.7年.以5-FU2~5mg/ml瘢痕内注射,1次/2周.3~6次后辅以糖皮质激素注射.平均治疗时间为10.29个月.结果低浓度5-FU抑制瘢痕疙瘩血管增生有效率为96.77%;在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中,5-FU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总有效率为97.14%,其......
作者:武晓莉;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6- 01
-
单发性与多发性瘢痕疙瘩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Poly A位点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receptorⅡ,TβRⅡ)polyA位点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单发性与多发性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差异.方法瘢痕疙瘩标本20例,单发性14例,多发性6例,提取组织中DNA;在TβRⅡ基因PolyA位点两侧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PCR仪扩增TβRⅡDNA;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
作者:蔡景龙;安纲;徐斌;朱桂英;樊树强;闫宏山 刊期: 2006- 01
动态资讯
- 1 下颌神经管三维CT定位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应用
- 2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游离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
- 3 应用游离组织瓣同期修复舌癌切除后缺损
- 4 自体脂肪移植及其来源干细胞在瘢痕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5 罕见的巨大神经纤维瘤一例
- 6 阴股沟皮瓣应用解剖学研究
- 7 透明质酸酶降解动脉内透明质酸的实验研究
- 8 片状瘢痕挛缩Z成形术松解15例
- 9 乳房形态测量研究的进展
- 10 乳房不对称畸形的分类和治疗
- 11 抗人病理性瘢痕TIMP-1核酶U6Rz182的体外活性鉴定
- 12 CT血管造影在肩胛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中的作用
- 13 成人阴茎的三维数字化图像分析
- 14 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在颊颈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 15 经乳房下皱襞切口清除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 16 颅骨自体皮下埋藏保存后原位回植
- 17 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联合肋骨及皮片移植修复手指末节缺损
- 18 逆行桡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 19 扩张后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20 颞蒂耳后乳突区皮瓣Medpor支架全耳再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