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出版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整形外科、烧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学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件,报道整形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对整形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整形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技术改进、综述、讲座、警钟等。本刊被多家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医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5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53/R
邮发代号: 18-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创面愈合瘢痕形成
创伤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生物学过程,创伤的愈合和组织的重塑有赖于上皮再生、基底膜重建和表皮屏障功能的恢复.随着近年来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对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角质形成细胞(KC)在皮肤炎症、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和组织重塑方面起了关键的调节作用这一观点已形成共识.KC是先遭到损伤和外界刺激的细胞,经研究发现,激活的KC所分泌的多种信号多肽可穿过完整的基底膜作用于真皮......
作者:沈丹蓓;夏隆庆 刊期: 2005- 01
-
口内入路颧骨弧形截骨降低术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颧骨弧形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根据颧骨的解剖学特点设计新的颧骨弧形截骨降低术,使颧弓颧骨向后内侧及上方移动达到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以获得更美观的颧骨曲线.结果2001至2003年临床应用41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颧骨弧形截骨降低术矫正高颧骨使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从而获得更美观的颧骨曲线,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颧骨降低方法.......
作者:吴一;曾令寰;江兴容;邓颖;李伟;刘晓玉 刊期: 2005- 01
-
切除卵巢对骨基质明胶修复大鼠颅骨缺损成骨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验性骨质疏松状态对骨基质明胶修复骨缺损成骨效能的影响.方法将6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对照组.90d后两组各抽取10只测定骨密度以确定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其余48只大鼠制备直径8mm颅骨极量骨缺损并同期植入骨基质明胶颗粒.植入术后21和56d两组每次分别处死12只大鼠,通过不脱钙组织磨片、四环素荧光示踪及骨组织计量学动态参数测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观察骨缺损区修复情况......
作者:耿华欧;周磊;章锦才;胡彬;屈菊兰 刊期: 2005- 01
-
面中部牵引成骨术矫正综合征性面中部后缩畸形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治疗面中部后缩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1至2002年对4例Crouzon、Apert和Marfan综合征,并伴面中部后缩畸形的患者,分别行LeFortⅢ内置式延长器(2例)、LeFortⅢ水平外置式延长器(1例)、monobloc水平内置式延长器(1例)治疗,于截骨后4d开始牵引延长,速度为每天1mm.结果按计划完成牵引,面中部前移8~20mm.面中部后缩畸形明显减轻,双侧对称,......
作者:滕利;Andrew A Heggie;Anthony D Holmes 刊期: 2005- 01
-
Tenascin-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Tenascin-C基因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方法取正常成人皮肤组织RNA,构建正义、反义Tenascin-C(Tn-C)mRNA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10例瘢痕疙瘩、10例增生性瘢痕和5例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Tn-CmRNA的表达.结果Tn-C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中无表达,真皮中表达稀少,局限于乳头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和皮肤附属器;10例瘢痕疙瘩表皮均有表达,真皮分布较广,......
作者:韩春茂;贺肖洁;马奇 刊期: 2005- 01
-
TGF-β1或IFN-γ影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中PTK的作用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PTK)在TGF-β1刺激或IFN-γ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HS-FB)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skinfibroblast,NS-FB)增殖和合成胶原中的作用.方法用TGF-β1或IFN-γ处理培养的HS-FB和NS-FB,用32P掺入底物法测定PTK活性,M......
作者:张选奋;李荟元;鲁开化;郭树忠;张琳西 刊期: 2005- 01
-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P53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p53基因codon-72部位的多态性分布是否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易发性有关.方法以日本医科大学整形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切除瘢痕标本为材料,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及DNA序列分析法(DNA-sequence),对54例瘢痕疙瘩标本和30例增生性瘢痕标本的p53基因codon-72部位编码精氨酸(Arg)和脯氨酸(Pro)的等位基因CGC(Arg)和CCC(Pro)进......
作者:王春梅;百束比古;中泽南堂 刊期: 2005- 01
-
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瘢痕疙瘩遗传变异
目的了解瘢痕疙瘩遗传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6例瘢痕疙瘩基因组的不平衡即遗传物质的丢失或扩增情况.结果瘢痕疙瘩出现高频率的DNA拷贝数缺失的染色体是1p(66.7%)、16号染色体(83.3%)、20号染色体(83.3%)、22号染色体(83.3%),其小重叠区分别为1pter-32.2、16p13.2-p11.1、20q11.1-q13.2、16p13.2-p11.1,未发现......
作者:张刚;罗少军;汤少明;梁杰 刊期: 2005- 01
-
两次延迟在扩张皮瓣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在扩张皮瓣转移过程中增加扩张皮瓣成活面积的两次延迟法.方法在扩张器注水充分后,分两次行延迟术.首先据情在扩张皮瓣设计两条平行切口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扩张器包膜表面,原位缝合.术后10~14d行第2次延迟术,在扩张皮瓣远端设计弧形切口,与第1次延迟术切口相连.切开达扩张器包膜表面,缝合切口.第2次延迟术后10~14d切取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自2000年8月至2002年8月,应用......
作者:吴意光;乔群;刘志飞;李森恺;李养群;柳成;赵茹;宋可新;闫迎军;孙宝东 刊期: 2005- 01
-
扩张后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应用扩张后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解剖学研究证实与大隐静脉伴行的隐神经的营养血管呈丛状分布,与深浅筋膜内的血管网广泛交通,在此基础上以大隐静脉为轴线,设计逆行岛状皮瓣,扩张后转移至受区.结果1999年6月以来临床应用6例,皮瓣面积大为12cm×10cm,皮瓣完全成活.结论扩张后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为足踝部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虞和君;张建峰;马奇 刊期: 2005- 01
动态资讯
- 1 CO2气腔结合内镜下腋窝切口隆乳术的临床应用
- 2 固定血管分支蒂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 3 细胞周期素H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7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4 前臂游离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 5 体象障碍患者对美容手术的满意度调查
- 6 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膜覆盖物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 7 自体肋软骨移植在女性初次鼻综合整形术中的应用
- 8 芳香化酶P450在肥大乳房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 9 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合并神经缺损
- 10 合理应用鼻中隔软骨整复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
- 11 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接触后增殖及生物合成特性对异常瘢痕形成的机理
- 12 尿道下裂的细菌学研究
- 13 基于MRI的阴茎深悬韧带及毗邻结构的三维重建
- 14 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黄嘌呤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15 改良鼻唇沟加面部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
- 16 数字化辅助定位及支架设计在颅面不对称患者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 17 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
- 18 腹内斜肌游离肌瓣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瘫
- 19 再造尿道组织材料的易感染性研究
- 20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治疗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