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出版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整形外科、烧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学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件,报道整形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对整形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整形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技术改进、综述、讲座、警钟等。本刊被多家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医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5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53/R
邮发代号: 18-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皮肤血管瘤中MC与bFGF关系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大细胞(mastcell,MC)在血管瘤的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C主要与新血管形成有关[1].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bFGF)可能位于MC内,并认为MC是通过释放bFGF而引起血管增生[2].该结果提示MC及bFGF在血管瘤的增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皮肤血管瘤中MC与......
作者:胡强;王琦;商爱农;姚春莲;赵怡芳 刊期: 2004- 01
-
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小腿皮肤腓浅动脉与腓动脉穿支之间的吻合联系,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10具新鲜尸体20侧肢体血管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通过X线片显示小腿皮肤内的血管结构和血管之间的吻合.在此基础上应用了跨区供血的腓动脉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26例.结果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自腓浅动脉.在外踝后上方4~7cm处腓动脉穿支与腓浅动脉或动脉网形成广泛吻合.以腓动脉穿支为蒂设计包含腓肠神......
作者:杨大平;方冬云;郭铁芳;韩雪峰 刊期: 2004- 01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穿支及感觉神经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inferiorepigastricperforator,DIEP)皮瓣感觉的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9具18侧常规防腐固定的成年女尸腹前外侧壁进行详细解剖学研究.结果腹壁下动脉穿支主要位于腹直肌鞘区,平均每侧17.5支,直径≥0.5mm者7.8支,直径≥0.5mm者9.7支,其中皮瓣上半部多,内侧略多于外侧.DIEP皮瓣主要位于T9~T12神经节段范围内,56.2......
作者:杨红岩;徐军;靳小雷;严义坪;穆兰花;刘元波;晏晓青;李森恺 刊期: 2004- 01
-
大面积烧伤后晚期的手功能重建
目的探索全身大面积烧伤后,晚期在无正常皮肤可供利用的情况下,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4月~2001年2月,共收治7例烧伤面积85%~96%,并伴有典型的烧伤爪形手畸形患者.因遍体瘢痕,无正常皮肤可供修复利用,遂将手背瘢痕挛缩彻底松解,并将松解的瘢痕皮肤保留尺侧为蒂,在腹部瘢痕较轻的部位设计皮瓣,覆盖手背创面,然后将手背瘢痕瓣互换到腹部,以覆盖腹部皮瓣供区缺损.结果术后随访半年~4年,临......
作者:潘勇卫;韦加宁;杨博贵;赵俊会;田光磊 刊期: 2004- 01
-
一氧化氮对任意型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任意型皮瓣掀起后皮瓣远端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和外源性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任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白鼠为实验动物,在其背部形成7cm×2cm任意型皮瓣,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和不同时间远端皮瓣组织匀浆中NO-2/NO-3含量测定,观察皮瓣掀起后皮瓣组织内NO含量变化,和NO前体L-arg对皮瓣成活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2......
作者:周力纯;陕声国;张瑞莲;杨勇;赵月强;吴小蔚;于瑛 刊期: 2004- 01
-
小腿后外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足部缺损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瓣在同侧足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小腿外踝及跟腱之间踝关节血管网向上穿支血管及筋膜为蒂,形成上达腘窝下方、前后达小腿内外侧中线的小腿后外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同侧足跟及足背等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结果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分别为5岁及6岁的患儿.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供瓣面积大,血运安全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等优点,对于小腿中下部、足跟、内外踝及足背部等......
作者:曹卫刚;李圣利;王善良;张群;杨川;王炜 刊期: 2004- 01
-
延长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延长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以来,延长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7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修复后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9mm(平均为7.6mm),外形满意,患者均恢复原工作.结论延长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行,是一种修复指腹大范围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潘希贵;田万成;管同勋 刊期: 2004- 01
-
Le Fort Ⅲ型截骨中位牵引矫正面中份发育不全
目的探索使用中份骨骼均衡前移的牵引技术,以矫正面中份后缩畸形.方法牵引系统由面弓、牙科正畸用的橡皮圈和经鼻孔插入的骨内承力牵引装置组成.对18岁以上的严重面中份发育不全畸形的患者3例,行LeFortⅢ型截骨.显露两侧梨状孔缘,用粗裂钻在梨状孔L的外下缘外侧约8mm处钻孔,斜向穿过上颌窦前壁和鼻腔侧壁的骨质达下鼻道.经双侧鼻孔引入骨内承力牵引装置的挂钩,将挂钩插入梨状孔缘的骨孔内.手术后第3天用连接......
作者:柳春明;侯敏;梁立民;黄旭明;张桐;张海钟;马骁;周宏志 刊期: 2004- 01
-
双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推进转移治疗先天性乳头内陷
目的介绍一种矫治乳头内陷的新手术方法.方法从先天性乳头内陷的病理特点入手,设计双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推进转移法矫治乳头内陷,并于术后持续牵引至少2周.结果1999~2002年12月共治疗双侧先天性乳头内陷16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术后随访2~12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感觉良好,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本法是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作者:张群;杨川 刊期: 2004- 01
-
游离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一期重建乳房
目的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游离腹壁下深动脉穿支(deepinferiorepigastricper-forator,DIEP)皮瓣行一期乳房再造,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01年12月~2003年1月对12例患单侧乳癌的女性患者,在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用游离DIEP皮瓣行一期乳房再造,受区血管采用胸背动、静脉或胸廓内动、静脉.结果本组12例DIEP皮瓣中有1例因为下腹部多条瘢痕,术后整......
作者:白雪莉;虞渝生;刘小蕉;林礼根 刊期: 2004- 01
动态资讯
- 1 人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蛋白质表达差异的初步测定
- 2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
- 3 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应用解剖
- 4 维甲酸改变腭突发育关键时期细胞增殖和凋亡导致腭裂
- 5 血管瘤病人血清中VEGF的定量检测及意义
- 6 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接触后增殖及生物合成特性对异常瘢痕形成的机理
- 7 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复合移植急诊修复耳廓完全性离断伤
- 8 先天性尿道短缩症的治疗
- 9 特制套针口内穿刺加面部缝合酒窝成形术
- 10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肋软骨钙化特点的临床分析
- 11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面部注射术并发症分析
- 12 阴茎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60例
- 13 前列腺素E2对体外伤口收缩的影响
- 14 乳癌术后不同乳房再造术式的临床应用
- 15 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 16 钛钉钢丝内固定矫正外伤性远内眦畸形
- 17 肿胀麻醉技术在假体隆乳术中的应用
- 18 扁桃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 19 同种异体全颜面复合组织移植进展
- 20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