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出版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整形外科、烧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学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件,报道整形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对整形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整形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技术改进、综述、讲座、警钟等。本刊被多家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医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5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53/R
邮发代号: 18-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同期修复半侧颜面萎缩合并单侧唇裂一例
病例患者男,18岁.因唇、颅颌面畸形影响外观要求修复入院.据其母所述,其生后几天面部曾遭鼠咬伤.检查:发育良好,左侧不完全上唇裂,上颌颜面部有多处细小的且色素加深的凹陷瘢痕,并伴轻度萎缩,颧部对称,而半侧鼻显著萎缩,鼻翼较小,低平,鼻翼外侧基底退缩移位约1.2cm.前额、鼻根部有军刀状切迹,延及额顶发际内,宽约2.0~3.5cm不等,呈皮革样萎缩.......
作者:李小静;宁金龙;朱飞;张传永 刊期: 2003- 01
-
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分析和研究
目的分析阐明Millard法在修复单侧唇裂中的优点和缺陷.方法对30例单侧唇裂的患儿,应用MillardⅠ或Ⅱ型法修复,同时在唇红缘裂隙处作一交叉三角瓣的改良,并一期复位鼻翼软骨.结果经6个月~1年的随访,解剖复位效果满意,瘢痕隐蔽,人中完整,唇红丰满,鼻翼软骨复位良好,鼻小柱得以延长.结论Millard法是修复单侧唇裂较为理想的方法,应用交叉三角瓣修复唇红缘,弥补了Millard法唇红缘修复方面......
作者:张如鸿;朱昌;穆雄铮;冯胜之 刊期: 2003- 01
-
内皮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中的作用及一氧化氮(NO)、粉防己碱(Tet)的拮抗效应.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以3H-脯氨酸掺入量判断细胞胶原合成.结果ET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随着ET浓度(2.5~100ng/ml)的增加,3H-TdR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4.0和4.9倍;3H-脯氨酸掺入值......
作者:刘德伍;李国辉 刊期: 2003- 01
-
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支架的预构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支架的构建方法.方法①将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PGA)纤维无纺网支架材料、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相混合,构建组织工程血管.②将VSMCS置入胶原凝胶中,观察VSMCS的生长状况.③观察VSMCS胶原悬液滴入该支架材料中的生长.结果①VSMCS在胶原凝胶中的位置......
作者:潘勇;黄蔚;艾玉峰;熊猛;张琳西;彭湃 刊期: 2003- 01
-
应用瘢痕组织瓣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
目的探讨上唇瘢痕组织瓣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illard术式原理,不切除上唇瘢痕,而是用以形成两型瘢痕组织瓣,用来矫治不同情况的鼻畸形.结果1985年起应用本法共矫治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51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结论本法增加了可供利用的组织量,适用于矫治可供利用的组织量不足时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
作者:范巨峰;李森恺;李养群;杨明勇;赵振民;黄渭清;唐勇;周传德 刊期: 2003- 01
-
血管瘤组织中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estrogen,EST)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8例血管瘤标本及6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EST、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的表达.结果毛细血管瘤EST表达增高,与海绵状和蔓状动脉瘤及正常皮肤组织间差异显著,尽管EST在海绵状和蔓状动脉瘤中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R仅在部分毛细血管瘤组织中表达.EST......
作者:程立新;汤少明;罗少军;郝新光 刊期: 2003- 01
-
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VEGF)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cavernousvenousmalformation,CV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996~2000年CVM病理样本25例,取正常中、小型静脉各12例.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及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等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结果Ⅳ型胶原、F......
作者:欧阳天祥;袁斯明;邢新;倪灿荣;郑唯强;温萍 刊期: 2003- 01
-
bFGF和硫糖铝在组织扩张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硫糖铝在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皮肤瘢痕及鼻尖缺损患者共12例,经病变外边缘垂直切口埋置扩张器23个,持续恒压扩张的同时,在扩张器表面与扩张组织间注入bFGF和硫糖铝,观察手术效果,进行组织学、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1~3d即可开始持续扩张,平均扩张时间为8.9d;第一、二期手术间隔平均13.5d,平均住院时间为28.4d.扩张后皮肤软......
作者:胡亚兰;郭树忠;鲁开化;韩岩;雷永红;宋保强;潘勇 刊期: 2003- 01
-
前列腺素E2对自体全厚皮片内黑色素细胞增殖规律的影响
目的研究自体全厚皮片前列腺素E2含量变化对表皮黑色素细胞增殖及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68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1组(只作皮片移植)及实验2组(皮片移植+外用双氯灭痛乳剂),动态观测皮片组织内前列腺素E2含量变化;借助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皮片表皮内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及密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后1~7d,实验1组前列腺素E2含量明显上升,30d时再次升高,然后恢复正常;实验2组前列腺素含量在术......
作者:李海洋;李武修;孙乐刚 刊期: 2003- 01
-
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再造尿道
目的探讨采用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对局部缺乏组织的尿道下裂行尿道再造的方法.方法1998~2001年对25例患者应用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再造阴茎段尿道,半年后吻合瘘口.结果1例一期术后并发感染,愈后无尿道狭窄,所有病例二期吻合瘘口后,再造尿道通畅.结论口腔粘膜丰富的网状毛细血管网、韧厚的上皮层和相对较薄的皮下板层结构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以口腔粘膜游离移植行尿道再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陈文;李森恺;李养群;杨明勇;黄渭清;范巨峰;翟宏峰;李强 刊期: 2003- 01
动态资讯
- 1 脸面重建的现状与问题
- 2 海普林对大鼠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 3 阴茎部整形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 4 脂肪抽吸联合改良腹壁整形术的应用体会
- 5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与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比较
- 6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的临床应用
- 7 β肾上腺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 8 双侧滑行推进皮瓣修复头额部巨大缺损一例
- 9 一期手术修复复合型膀胱外翻--尿道上裂
- 10 齿状骨板固定法修复颅骨缺损
- 11 脂肪来源干细胞和血管基质片段的研究进展
- 12 严重颌面损伤手术治疗
- 13 对偶楔形切除法治疗乳头肥大
- 14 同种异体全脸面移植供体切取和供体选择的策略研究
- 15 全硬腭岛状黏骨膜瓣修复颊腭部缺损
- 16 低能量脉冲强光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 17 上唇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继发缺损的修复
- 18 华东地区汉族青年人面部垂直测量的分析与比较
- 19 注射式隆乳术后发生急性白血病一例
- 20 颅颌面双侧不对称畸形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