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出版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整形外科、烧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学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件,报道整形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对整形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整形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技术改进、综述、讲座、警钟等。本刊被多家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医学文摘所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45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53/R
邮发代号: 18-9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氟对游离毛囊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离体培养条件下氟对人头皮毛囊各部位凋亡的影响及硒对氟影响的拮抗作用.方法构建人头皮游离毛囊培养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和亚硒酸钠,筛选浓度后,分为不同组;制作冰冻切片,利用TUNEL法原位检测各组毛囊不同位置的凋亡数量并做统计分析;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照相.结果原位凋亡染色发现,1mmol/L和10mmol/L的氟化钠能使游离培养5d的人头皮毛囊中外根鞘、真皮鞘和毛乳头,及毛球下......
作者:屠军波;杨壮群;邢喆;薛瑛;刘晓华 刊期: 2007- 01
-
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Ⅰ,IGF-Ⅰ)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我们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F-Ⅰ,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Ⅰ基因在皮肤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烫伤大鼠体重、创面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IGF-Ⅰ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注射......
作者:杨磊;高建华;王甲汉 刊期: 2007- 01
-
美容手术术后水肿探讨
各种美容手术后常会出现手术区域的水肿,如发生在面部,且持续时间过长,会使受术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降低对手术效果的评价.随着人们对美容手术要求的提高,术后水肿这一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石莹莹;程健 刊期: 2007- 01
-
颅颌面外科术前虚拟技术
颅颌面外科是由法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Tssier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特殊的截骨和植骨方法将颅颌面分块移动,并按照整形修复的原则重新排列组合和固定,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矫正各种严重的颅颌面畸形的目的.颅颌面畸形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周密准确的手术设计和面貌预测对于确保满意的整形手术疗效至关重要.虚拟外科手术是虚拟现实在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建立颅颌面虚拟手术的动机是基于通过个......
作者:龙胜春;刘盛;陈张健 刊期: 2007- 01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Ⅰ型(angiotensinⅡtype1,AT1)和Ⅱ型(angiotensinⅡtype2,AT2)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AngⅡ受体的表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
作者:刘宏伟;程飚;余文林;孙瑞霞;唐建兵;付小兵 刊期: 2007- 01
-
一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定位分析研究
目的采用连锁分析方法探讨瘢痕疙瘩(keloid)家系的疾病易感基因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的连锁关系.方法1个中国东北地区5代keloid家系,采集家系中32名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选择位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7个微卫星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扩增产物片断,测定PCR产物片段大小,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运用连锁分析软件Linkage......
作者:严欣;高建华;陈阳;宋玫;刘晓军 刊期: 2007- 01
-
婴儿唇腭裂同期修复4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唇腭裂在婴儿期同期修复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十年来同期修复婴儿期唇腭裂468例,对术后3年以上患者进行语音评价.结果468例婴儿均完成唇腭裂同期修复,术后出现并发症173例,死亡1例.其中94例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74例出现腭部缝合口裂开(63例为悬雍垂裂开),2例唇部切口感染,1例因术中缺氧出现脑瘫,2例出现恶性高热(其中1例死亡),1例拔出碘仿纱条后大出血.术后3年以......
作者:付时章;雷海燕;袁华;王斌;黄和平;萧庆昌 刊期: 2007- 01
-
腭裂修复术腭咽肌肉重建与否的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
目的通过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的两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改变.方法将41例腭裂术后患者,按照在腭裂修复时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分为重建组(22例)和非重建组(19例),以鼻咽纤维内窥镜记录静态和发音时腭咽闭合运动状况,对两组患者腭咽闭合运动类型和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非重建组明显缩小,各壁光滑丰满,未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
作者:程宁新;赵敏;邓慧;戚可名;吴戴红;方真;宋儒耀 刊期: 2007- 01
-
磁共振成像对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和术前评估
目的探讨腭咽磁共振成像对腭咽闭合不全诊断及术前评估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2002年以来,通过对6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正中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并与头颅侧位X线片及颅底位片对照,通过手术直视测量证实.结果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咽腔深、软腭短、咽后壁及侧壁运动障碍等,可精确定量,结果准确,可重复性好,与临床表现及术中探察一致.结论磁共振成像易操作、无创且可精确定量......
作者:黄晨昱;成铤;吕唯;熊斌;赵敏;尹宁北;赵振民 刊期: 2007- 01
-
重睑成形术同时行眼轮匝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
目的探讨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的患者,如何在行同侧重睑成形术时,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旋转后进行修复.方法行重睑成形术时,利用可去除的松弛皮肤及其深面的眼轮匝肌制成肌皮瓣,修复外翻松解复位后遗留的缺损创面.结果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共修复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13例13只眼,除1例因蒂部略显臃肿,6个月后再次修整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整自然,随访2周至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将重睑成形术中可去除的松......
作者:于丽;张建卓;王佳琦;王祎蓉;张志宏 刊期: 2007- 01
动态资讯
- 1 PinX1基因对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监测皮瓣血流
- 3 胫后动脉皮穿支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 4 腭板植骨术的临床初步研究
- 5 不需植皮的双翼状皮瓣治疗并指畸形
- 6 鸦胆子油乳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7 趾侧方皮瓣转移修复同趾趾背侧深度创面
- 8 折叠式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在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应用
- 9 深度烧伤致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联合移植修复
- 10 下睑眶隔脂肪瓣在改善泪沟畸形及眶下区年轻化中的应用
- 11 近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 12 bFGF和硫糖铝联合局部应用对皮瓣断蒂时间的影响
- 13 黑色素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4 微血管吻合工具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 15 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治内眦赘皮
- 16 吻合血管的断耳再植术
- 17 肌肉复位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鼻底畸形
- 18 氯化镧对创口组织中不同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 19 自体口腔黏膜移植再造兔尿道的组织学观察
- 20 颞肌、颞筋膜、颅骨骨膜复合组织瓣转位悬吊法矫治晚期面瘫